▲「遊子身上衣」帶入太極拳的「懶紮衣」,貼近故事情結,也符合招式名稱!
文/「功夫哥哥」任培豪
唐詩功夫的「遊子吟」,是第一首搭配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融合意境與音樂的唐詩功夫,更第一首可以搭配節日的詩目。
因此,這首詩對我與「武林功夫」來說,象徵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唐詩功夫的動作設計,可不是胡亂用一套功夫動作搭配詩詞就好,我絕對不接受自己的教材「文不對武」。
為了設計出好教案,我每天、每夜不論是騎車、吃飯,哪怕是洗澡的時候,都不斷想著怎麼設計動作才會最好。
靈感是需要等待的,我也曾好幾天都想不出來。但也可能一個突發的想法,就把之前所有的設計大翻盤...
一方面,要搭配文字,同時也要搭配整首詩的涵意與故事,更要符合我對於動作設計的「子/母概念」。
就算動作總算設計好了,也要先讓武林的老師們觀摩,並與學生實際操作,一次一次反覆的修正與研發。
就是希望最後,能夠帶給學生最好的教材,讓學習功夫成為一件令人快樂且充實的事。
▲「外套穿起來」功夫動作與日常生活結合,讓功夫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遊子身上衣」搭配了「少林拳」與「太極拳」的動作。
「單鞭」動作,有如拿著一件外套,穿過手臂,再回頭穿過另外一隻手。
這跟遊子準備穿著外衣出門的意境相仿。
同時,有別於詠春拳正面保護自己的概念,展開學習側身應對,利用身體轉向,來避免攻擊。
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不同的攻防概念。
接下來,是太極拳的代表動作「懶紮衣」。仿造古人將衣服紮入腰際的樣子。
在口訣上,要求孩子「衣服穿起來、換邊穿起來,拍拍衣服、拉拉袖子」。
這就完成了第二句的武術動作了!
▲「懶紮衣」搭配「單鞭」動作,也能結合成兩人對練的招法唷!
單鞭與懶紮衣的動作,同時也能延伸成兩人之間的攻防練習。
一人先出拳,對方一手撥一手打,反制地將對方的後手往前壓,前手再順勢劃出來!
你看!孩子馬上就學會最基本的防身觀念了!
「遊子吟」的動作,符合詩詞的意涵,也有功夫的架勢與概念,學以致用。
今年新系列的「唐詩功夫」,將逐步分享給大家。期盼帶給大家全新的功夫體驗!
*「唐詩功夫」,坊間又稱唐詩拳法、唐詩武術,為培根老師(任培豪)於2008年所創,並於2011年3月申請智慧財產局商標認證獲准(商標註冊號數:01454961)。
文/「功夫哥哥」任培豪
唐詩功夫的「遊子吟」,是第一首搭配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融合意境與音樂的唐詩功夫,更第一首可以搭配節日的詩目。
因此,這首詩對我與「武林功夫」來說,象徵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唐詩功夫的動作設計,可不是胡亂用一套功夫動作搭配詩詞就好,我絕對不接受自己的教材「文不對武」。
為了設計出好教案,我每天、每夜不論是騎車、吃飯,哪怕是洗澡的時候,都不斷想著怎麼設計動作才會最好。
靈感是需要等待的,我也曾好幾天都想不出來。但也可能一個突發的想法,就把之前所有的設計大翻盤...
一方面,要搭配文字,同時也要搭配整首詩的涵意與故事,更要符合我對於動作設計的「子/母概念」。
就算動作總算設計好了,也要先讓武林的老師們觀摩,並與學生實際操作,一次一次反覆的修正與研發。
就是希望最後,能夠帶給學生最好的教材,讓學習功夫成為一件令人快樂且充實的事。
▲「外套穿起來」功夫動作與日常生活結合,讓功夫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遊子身上衣」搭配了「少林拳」與「太極拳」的動作。
「單鞭」動作,有如拿著一件外套,穿過手臂,再回頭穿過另外一隻手。
這跟遊子準備穿著外衣出門的意境相仿。
同時,有別於詠春拳正面保護自己的概念,展開學習側身應對,利用身體轉向,來避免攻擊。
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不同的攻防概念。
接下來,是太極拳的代表動作「懶紮衣」。仿造古人將衣服紮入腰際的樣子。
在口訣上,要求孩子「衣服穿起來、換邊穿起來,拍拍衣服、拉拉袖子」。
這就完成了第二句的武術動作了!
▲「懶紮衣」搭配「單鞭」動作,也能結合成兩人對練的招法唷!
單鞭與懶紮衣的動作,同時也能延伸成兩人之間的攻防練習。
一人先出拳,對方一手撥一手打,反制地將對方的後手往前壓,前手再順勢劃出來!
你看!孩子馬上就學會最基本的防身觀念了!
「遊子吟」的動作,符合詩詞的意涵,也有功夫的架勢與概念,學以致用。
今年新系列的「唐詩功夫」,將逐步分享給大家。期盼帶給大家全新的功夫體驗!
*「唐詩功夫」,坊間又稱唐詩拳法、唐詩武術,為培根老師(任培豪)於2008年所創,並於2011年3月申請智慧財產局商標認證獲准(商標註冊號數:0145496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