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功夫推廣到各地,期望每個孩子都練到功夫,這是功夫擺渡者的憧憬!)
今天要教大家《靜夜思》喔!這首詩可說是經典唐詩,幾乎人人朗朗上口,它也順理成章成為「唐詩功夫」的必然教材。
第一季唐詩功夫,一共收錄了十二首詩,為了讓每首詩都能襯托特色,並呈現出每一期的教導重點,也分成初階、中階、進階、高階四個階段,每階段三首詩。
過去分享的「詠鵝詩、憫農詩、七步詩」是第一階段初階動作,而《靜夜思》則是繼「春曉、相思」之後,中階唐詩功夫的第三套拳。
唐詩功夫的教材引用不同作者的詩,讓學生增加更多的知識,認識更多意境。
唐詩功夫讓孩子除了體能學習、品德教育、閱讀朗誦、文詞解釋之外,增添了認識歷史人物與歷史故事的管道,使學習功夫更多趣味。
《靜夜思》與《春曉》正好做出對比,還記得培根老師之前分享的小秘密嗎?
《春曉》是一首用聽覺與想像所著作的詩,而《靜夜思》則相反,是一首以視覺與想像創作出來的佳作!
更別說《靜夜思》的作者就是詩仙「李白」了!趁這個機會教育,能夠向小朋友分享李白的故事與典故,更是讓小朋友聽得津津有味呀!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訓練重點:
《靜夜思》的首句先以「太極拳」的「白鶴亮翅」動作來展現身法儀態。
後來加入跳躍、竄跳的二起腿動作組合,並且急轉直下變成低掃腿。有些厲害的小朋友還可以自行轉換成「旋風地堂腿」,帥氣十足!
第三句「舉頭望明月」添加了想像力空間,讓孩子稍作喘息,改做望天動作,除了動作的外形之美,也要求學生將身段拉開。
最後「低頭思故鄉」,採取知名雕塑動作「沉思」的姿態來設計,讓學生不忘充滿活力與快樂的「唐詩功夫」僅此一家,絕無分號!
唐詩功夫動作:床前明月光(雙捧攥拳鶴亮翅)
▲預備動作
▲床:左腳邁前雙手捧
▲前:蓋被擰手併步捶
▲明:右手劃天明月指
▲月:雙手捧月好陰森
▲光:白鶴亮翅我最夯
注意:
為了讓唐詩功夫擁有統一的稱呼,好讓各位舊雨新知都能夠清楚知道培根老師的功夫課,因此未來只有「唐詩功夫」才是專屬培根老師發明的一系列「唐詩功夫教學系統」統稱喔!
*「唐詩功夫」,坊間又稱唐詩拳法、唐詩武術,為培根老師(任培豪)於2008年所創,並於2011年3月申請智慧財產局商標認證獲准(商標註冊號數:01454961)。
今天要教大家《靜夜思》喔!這首詩可說是經典唐詩,幾乎人人朗朗上口,它也順理成章成為「唐詩功夫」的必然教材。
第一季唐詩功夫,一共收錄了十二首詩,為了讓每首詩都能襯托特色,並呈現出每一期的教導重點,也分成初階、中階、進階、高階四個階段,每階段三首詩。
過去分享的「詠鵝詩、憫農詩、七步詩」是第一階段初階動作,而《靜夜思》則是繼「春曉、相思」之後,中階唐詩功夫的第三套拳。
唐詩功夫的教材引用不同作者的詩,讓學生增加更多的知識,認識更多意境。
唐詩功夫讓孩子除了體能學習、品德教育、閱讀朗誦、文詞解釋之外,增添了認識歷史人物與歷史故事的管道,使學習功夫更多趣味。
《靜夜思》與《春曉》正好做出對比,還記得培根老師之前分享的小秘密嗎?
《春曉》是一首用聽覺與想像所著作的詩,而《靜夜思》則相反,是一首以視覺與想像創作出來的佳作!
更別說《靜夜思》的作者就是詩仙「李白」了!趁這個機會教育,能夠向小朋友分享李白的故事與典故,更是讓小朋友聽得津津有味呀!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訓練重點:
《靜夜思》的首句先以「太極拳」的「白鶴亮翅」動作來展現身法儀態。
後來加入跳躍、竄跳的二起腿動作組合,並且急轉直下變成低掃腿。有些厲害的小朋友還可以自行轉換成「旋風地堂腿」,帥氣十足!
第三句「舉頭望明月」添加了想像力空間,讓孩子稍作喘息,改做望天動作,除了動作的外形之美,也要求學生將身段拉開。
最後「低頭思故鄉」,採取知名雕塑動作「沉思」的姿態來設計,讓學生不忘充滿活力與快樂的「唐詩功夫」僅此一家,絕無分號!
唐詩功夫動作:床前明月光(雙捧攥拳鶴亮翅)
▲預備動作
▲床:左腳邁前雙手捧
▲前:蓋被擰手併步捶
▲明:右手劃天明月指
▲月:雙手捧月好陰森
▲光:白鶴亮翅我最夯
注意:
為了讓唐詩功夫擁有統一的稱呼,好讓各位舊雨新知都能夠清楚知道培根老師的功夫課,因此未來只有「唐詩功夫」才是專屬培根老師發明的一系列「唐詩功夫教學系統」統稱喔!
*「唐詩功夫」,坊間又稱唐詩拳法、唐詩武術,為培根老師(任培豪)於2008年所創,並於2011年3月申請智慧財產局商標認證獲准(商標註冊號數:01454961)。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