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培豪老師
5. 反擊
其實怎麼反擊或是制伏對方往往才是最後最後的霹靂手段。
學習武術防身比較實在?我雖然身為功夫老師但是這邊我也得先潑個冷水。學習武術不代表你就可以遭遇狀況的時候全身而退,也沒有一個武術老師敢掛保證自己遭遇狀況可以一定打贏。因為外面的不確定性太多了。
因此正確的防身觀念絕對不是讓孩子養成「遭遇狀況第一首要就是制伏與反擊」因為我不希望孩子們養成遭遇到困難沒有想到最理想的解決模式,而是直接掄起拳頭就像做攻擊。而且因為被動的施展這些技巧的機會實在低得多,年紀尚小而且學到了技巧很興奮的同學往往就會變成想主動展現學過的招式,往往不小心也會變成造成其他人的困擾。所以才會說防身技巧其實這是最後一個選擇。
那麼有學功夫與沒有學習的差異在哪?
並非是我們打贏的機率比較高,而是學生在遭遇狀況的時候能夠「從容的多幾個選擇」。因為平常上課中習慣眼神的對峙、喊聲的適應還有拳腳碰觸的衝突模擬,比較能習慣真的遭遇衝突的情境,可以比較冷靜的依照上述幾個步驟一一的執行。
這概念就像我們幫孩子打疫苗一樣,在教室與老師的訓練中讓孩子打了這個疫苗,讓身體先習慣這些動作出現時的情境與應該做的反應,操作久了就成習慣,遭遇的時候也不會過於緊張。
最後,所有的技巧與觀念依然需要有持續性的宣達與訓練。我在這邊希望每位家長都可以擔當孩子們人生第一個功夫老師,運用我的技巧與方法指導自己的孩子,不僅過程中養成孩子正確的安全觀念,也同時增進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互動關係喔!
留言
張貼留言